心肌缺血的本質是心肌的血液供應與氧需求失衡,導致心肌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,從而引發功能障礙甚至損傷。其病因復雜多樣,冠狀動脈粥樣
老王今年60歲,卻已有近40年的煙齡,每天至少抽一包煙。最近,他總感覺胸口悶痛,起初以為是累著了,并未在意。直到疼痛加劇,被家人緊急送醫檢查,才發現是心血管斑塊導致了胸痛。生活中,不少人像王大爺一樣,在毫無察覺時就出現了心血管斑塊,進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。那么,心血管斑塊究竟是如何出現的?引發心血管斑塊的原因有哪些呢?
心血管斑塊如同隱匿在身體里的“健康隱患”,時刻威脅著生命健康,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與這幾個因素有關:
一、慢性疾病
多數心血管疾病源于“三高”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慢性疾病,這些疾病易損傷血管壁,促使脂質沉積,增大斑塊形成的幾率。
二、不良生活習慣
1.高脂飲食:長期食用高熱量、高脂肪、高膽食物,會使血脂升高,血液中脂質更易沉積在血管壁上,形成斑塊。
2.缺乏運動:缺乏運動導致身體代謝減慢,血脂上升,還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健康。
3.吸煙:中的化學物質可損傷血管內皮,促進血小板聚集,增加血液黏稠度,加速斑塊形成。
4.過量飲酒:長期過量飲酒會損害全身血管壁內皮細胞,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。
另外,隨著年齡增長,血管逐漸老化,血管壁不再光滑,為斑塊形成創造了條件,年齡越大風險越高。同時,遺傳因素也不容忽視,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,其他成員因基因影響膽、脂肪代謝的幾率增大,也容易形成心血管斑塊。
了解了引發心血管斑塊的原因有哪些的問題,再來看看出現心血管斑塊如何治療控制病情?
臨床上,心血管斑塊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,如通心絡膠囊。它能疏通血管,修復受損的血管內皮,讓斑塊沒有形成的環境,預防新斑塊產生;對于已經形成的斑塊,可增加斑塊包膜厚度、減少斑塊內脂質、增加斑塊內膠原含量等,起到穩定和消退斑塊的作用,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。
除藥物治療外,有心血管斑塊的患者還要配合生活方式調整穩定病情,比如保持飲食清淡,避免過咸、過辣等刺激性食物,減少高脂肪、高膽、高糖食物的攝入;堅持適度的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;限酒,控制體重等。
了解引發心血管斑塊的原因有哪些的問題,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疾病,從生活方式入手,配合藥物治療等科學管理方式,降低心血管斑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,減緩心血管疾病的發展進程,提高生活質量。